驅動電源一直是LED產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提供了節能燈具光照明電能和計算機中相關部件所需要的電能,是LED產品發光的必要組成部分。然而,現在市場上開始流行一種無驅動技術,不僅減少了驅動導致產品失效的幾率,還大大提升了產品的持續性和穩定性。
通過調查走訪,我們有理由相信,無驅動技術作為一種新技術,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。在產品同質化嚴重、價格戰不斷、競爭越趨激烈的今天,無驅動技術很有可能成為打破不良競爭惡性循環的利器,同時也可能成為帶動傳統技術更新換代的催化劑。
無驅動技術誕生在什么時候?
首爾半導體率先研發生產 至今已有9年歷史
無驅動技術并不是沒有驅動,實際上是有驅動的,只是在驅動上作了新的技術革新,使得其功效更高、體積更小、成本更低。
無驅動技術在行業內的專業術語是AC LED,AC LED是相對于傳統的DC LED來說,無須經過AC/DC轉換,可直接插電于220V(或110V)交流電使用的LED照明技術。AC LED光源的技術關鍵是LED晶粒在封裝時的特殊排列組合技術,同時利用LED PN結的二極管特性兼作整流,通過半導體制作工藝將多個晶粒集成在一個單芯片上,即高功率單晶粒(single power chip)LED 技術,并采用交錯的矩陣式排列工藝組成橋式電路,使AC電流可雙向導通,實現發光。AC LED晶粒在接上交流后通體發光,因此只需要二根引線導入交流源即能發光工作。
無驅動技術在國外其實很早就已經出現,早在2005年,韓國首爾半導體就已經發明可以用交流電直接驅動使其發光的AC LED,其次是美同III-N Technology,3N技術開發 MOCVD生長技術基礎的氮化鎵討底,可以增進照明和傳感器的應用 ,并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,對大大小小的硅發光二極管提供6英寸生產技術。3N發明的單芯片交流發光二極管(AC LED),建立了全面的zhuanli組合,以保護和改善技術,牢固地確立其專有的立場,是首屆一指的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交流發光二極管產品。
此外,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2008年也完成可產業化生產并有實際應用系統方案的AC LED產品,可直接插電于60Hz或史高頻率的AC 110V交流電壓使其交流發光,應用于指示燈、霓虹燈、低瓦數照明燈,能有效解決現有 LED無法直接在交流電源下使用,造成產品應用成本較高的缺點。
無驅動技術有什么優勢?
體積小、穩定性高、壽命長 具備流行要素
“無驅動技術在目前來說是LED行業中比較前沿的技術,但它并不是概念性技術。”聚科照明副總經理王俊華就無驅動技術的優勢說道,“今后LED的發展一定是向輕薄化看齊,去驅動化產品在今后將是主流?!?/p>
AC LED相較于傳統驅動類產品來說,具有體積小、穩定性高、壽命長等特點。據卓耐普總經理范智開介紹,目前卓耐普所研發生產的AC LED主要具備以下幾大優勢:直接交流110/220VAC輸入,無需外界AC/DC轉換;集成IC技術,無需電解電容和變壓器,壽命更長;產品體積小,允許燈具設計更為靈活更有創意;功率因素高(>0.90),總諧波失真低(<20%),易通過EMC認證;電源轉換率高(>90%),整體方案光效高(>80lm/W);可適用于電子調光器調光和部分可控硅調光。